- 科目:殼菜蛤科 Mytilidae。
- 體積大小:一般約長3~7公分,最大體型可至14公分。
- 食物來源:以濾食浮游生物及有機質為食。
- 分布區域:港內防波堤和潮間帶之礁岩。
- 顏色:呈黑青色光澤,殼內面為青白色。
- 形態與特徵:所謂的「淡菜」其實並不是菜喔,其實他是貽貝的一種,這是馬祖地區最主要要經濟貝類,殼為隆起的長三角形,而本身殼質薄,殼頂部分較細小,殼緣漸圓,殼表平滑;殼內白色帶青紫,具珍珠光澤。足絲附著於岩縫中。產卵季為冬季至春季間,產量十分豐富,為馬祖地區重要的養殖物種之一。
據「本草綱目」記載,「貽貝肉能治虛勞傷憊,精血衰少,吐血久痢,腸鳴腰痛」,而有豐富的蛋白質、碘、鐵及女性賀爾蒙,對暈眩、貧血、口角炎、高血壓、腰痛等均有療效。
【黃魚】
- 科目:石首魚科 Sciaenidae。
- 體積大小:體長在25~35公分左右,最長可達45公分。
- 食物來源:小魚及蝦蟹等甲殼類食物。
- 分布區域:沿岸及近海砂泥底質水域的中底層水域,水深約在10~70間。
- 顏色:體側上半部紫褐色,下半部金黃色,發光顆粒為橙黃色。背鰭、尾鰭淺黃褐色;臀、腹及胸鰭為鮮黃色。
- 形態與特徵:體近長方形而側扁,尾柄細長。吻圓鈍,上下頜等長。頭部及體之前部被圓鱗,後部被櫛鱗,體側腹面多列發光顆粒。鰾能發聲,再生殖期會發出「咯咯」聲。黃魚為大陸東南沿海最重要之經濟魚種之一,主要迴游於西北太平洋區,包括中國南海、東海及黃海南部。年產量約五萬噸,唯近年產量日益下滑。黃魚骨刺少,易消化蒸,肉質細緻,十分美味,富含蛋白質、鈣、磷、鐵等。不論紅燒、煮、炸煎、糖醋皆宜,味道都極鮮美。
【海帶】
- 科目:海帶科 Laminariaceae。
- 體積大小:最長可達7~8公尺。
- 分布區域:生長與低潮帶會低潮線下岩石上。
- 顏色:褐色。
- 形態與特徵:海帶又名昆布,是海藻類食物中最常被食用的一種,也是一種大型經濟價值很高的海產品,可以在海邊大面積地人工養殖。其藻體葉狀體部羽狀互生,扁平如帶狀,邊緣有缺刻,葉狀體為主要食用的部分,質地柔軟。 而海帶所含的營養素質非常豐富,蛋白質、鈣、磷、鐵、鉀、碘的含量都相當高。中醫認為,海帶性寒滑,味鹹甘,無毒,臨床上常作為變質藥,有消癭瘤,化痰、散結、治癰腫瘰癧和利尿的功效。
【海蜇】
- 科目:根口水母科(海蜇科)
- 體積大小:傘徑一般是 50 公分左右,最大可達 1 公尺以上。
- 食物來源:浮遊生物,如橈足類、枝角類、小型甲殼類及部分有機碎屑,尤喜食輪蟲和滷蟲。
- 分布區域:河口附近的沙成近海岸的淺水中。
- 顏色:主要有紅蜇,粉紅色,加工後呈淡黃色。
- 形態與特徵:海蜇是一種食用水母,明朝據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所述,海蜇"氣味鹹溫無毒、主治婦人勞損、積血帶下,小兒風疾丹毒,燙火傷"等,有清熱解毒、化痰軟堅、降壓消腫等功能。
而市面上看到的海蜇皮是海蜇的傘,海蜇頭是懸吊在傘下的口柄、肩板、口腕等部分。剛捕獲的海蜇軟嫩有彈性,含有95%的水分,這時並不能食用。料理時,要先把蜇身與蜇頭剖開,分別用水洗淨,去血污,並刮淨頭與體連接的筋肉、紅皮和黏液,最後再用明礬和食鹽反覆醃浸,脫水後便是成品。
海蜇皮的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,含量高達70%,不含膽固醇與飽和脂肪酸,中醫認為有清胃、潤腸、化痰、平喘、消炎、降壓等功用,是營養價值高的水產食品。
【蝦皮】
- 科目:櫻蝦科Sergestidae。
- 體積大小:不到3mm。
- 食物來源:濾食浮游生物。
- 分布區域:六十公尺以淺的海域。
- 顏色:一點黃,趨近於白。
- 形態與特徵:蝦皮就是蝦米,也就是毛蝦乾,所以他不是蝦子的皮而以,主要還是蝦子。蝦皮的營養豐富高,又被稱為「鈣的倉庫」,是價廉物美的補鈣佳品。
而毛蝦在近海區域產量非常大,在台灣西南沿岸就有很多。因為毛蝦的體積比蝦米還要小,很難拿來直接食用,所以就被拿來曬乾製成蝦皮,或是作為蝦醬。
蝦皮雖小,卻含有豐富的鈣質和蛋白質。另外,也由於它體型小、質地細,所以使用上不似蝦米那般有時還得剁碎,而可以像灑調味料那樣使用,拌到食物裡面使鮮味大增。新鮮蝦皮顏色有一點黃,但較近白色,且有亮亮的光澤。如果顏色偏黃就表示不新鮮,尤其放久之後,蝦皮會開始乾裂,形體不易保持完整。所以選蝦皮第一要注意顏色光澤,其次就是看蝦子形狀是否完整。另有一種是煮過才曬乾的蝦皮,有熟蝦子的淡紅色,買的時候也要注意是否有光澤,不新鮮的蝦皮看起來會有一種舊舊的感覺,味道也不是很香。
【小魚乾/丁香魚乾】
- 科目:鯡科
- 體積大小:最大體長 9.5 cm
- 食物來源:浮游生物,如矽藻、橈腳類及其它小型無脊椎動物為主要食物。
- 分布區域:沿近海中上層洄游性中小型魚類,性喜清澈水域、潟湖及面海礁區。
- 顏色:體背部淺褐色,體側下方和腹部灰白色;體側中部具1銀白色寬縱帶。背鰭、尾鰭淡灰白色;餘鰭淡色。
- 形態與特徵:丁香魚之學名為「日本銀帶鯡」,體延長而側扁,腹部圓鈍,無稜鱗。頭較小。吻鈍。眼大,上側位,脂性眼瞼少或缺如。口小,端位;上下頜約等長;上頜骨末端達眼前緣下方;上頜具絨毛狀齒。鰓蓋條數6-7;下枝鰓耙數28。體被細薄圓鱗,極易脫落;胸鰭和腹鰭基部具腋鱗1片。背鰭位於體中部前方,具軟條10-11;臀鰭位於體之後半部,具軟條11-14;腹鰭軟條8;尾鰭深叉。體背部淺褐色,體側下方和腹部灰白色;體側中部具1銀白色寬縱帶。背鰭、尾鰭淡灰白色;餘鰭淡色。是一種外洋性的魚類,但於繁殖期較接近沿岸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